找到相关内容5949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玄奘法师对律宗之影响

    典型的要数,有着“东方小释迦”尊称,天台宗实际开宗者的智者大师,他说:“三昄、五戒、十善、二百五十戒,皆是摩诃衍。”智者曾著有《四分律疏》,在本疏中,智者以天台思想诠释心性与戒,认为戒行首先是从治心...

    照贤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161873472.html
  • 大陆近二十年关于“人间佛教”的研究及有关理论问题的思考

    畸重出世间,将自家的宗旨和角色界定在解决个人了生死、出世间的宗教需要之范围,至于世俗生活的指导和社会的建设,则由本土极富入世精神的儒家来承担。”“即便是禅宗融通世出世间的心性之学,也因其毕竟重在出世间...作用,决定着佛教信仰者的伦理价值取向。三是以心性论为伦理价值的根源;心性本净,是成就道德理想、获得解脱的内在根据。就中国佛教的伦理原则而言,它是在融合大小乘伦理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,去恶行善,平等慈悲,自...

    董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2173504.html
  • 洞山禅师生平及禅法思想的价值

    ”、“洞山说心说性”等公案,所显示的即是摆脱僵死的教条而复归鲜活自在,生生不息的生命本心。   可见,视世界万物皆为虚幻之境,森罗万象只是心性(佛牲)的外射、内心图景的显示,这便是洞山良价的根本出发点...

    如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2273505.html
  • 现代著名佛学家王恩洋先生

    之宗旨。第三章“心性”,论“性善”、“义内”说之建立。第四章“学养”,论孟子修养省察之功。第五章“天命”,论知天立命尽性践性之学说。第六章“人伦”,论父子君臣之道。第七章“主政”,论治国平天下之方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5173556.html
  • 天台别教与唯识古学——智者大师的唯识观(之一)

    中国化”或许尚可讨论,但唯识古学对对隋唐宗派佛教的影响实在不容低估。(参见杨维中《真识与妄识之辨:中国唯识古学心性论思想的主题》,《哲学门》第一卷(2000)第一册。)  [5] 南岳慧思的求学经历相当...

    刘朝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5273558.html
  • 阿毗达磨泛论

    译本舍利弗毘昙立义,如无中有 (论卷八  ) 、心性本净 (论卷二十七) 、九无为 (论同上) 等,皆与  婆沙时代分别论者之说相近。而多处说无我五道等,皆  186页  与犊子宗义相违。故此译本非...

    吕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2074032.html
  • 般若的两种论式----以龙树四句和智者四句为例

    圆空,皆是在假名有下正见空,并以此为最终归宿,是即  以体法入空为了义。  注9 圭峰宗密《禅源诸诠集都序》卷二论禅家三宗与三种教义的比  配,其中论「直显心性宗」时分为二类,其一云「即今能语言  ...

    谢大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2274037.html
  • 当代台湾如来藏思想的诤议与响应

    见,牟宗三之所以倾向于主张「有主张脱离欲望,毫无宰制性的纯粹理体」,[21] 这是牟的关于佛教的本体诠释出了问题之故,我在《体用与心性》一书论之甚详。简言之,他看不到天台佛学的佛性论的体用哲学可以容摄...

    赖贤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3574060.html
  • 元代临济禅系的弘传——从原妙到元长(2)

    心源的智慧之路前进,若非上根利器,尚且难以实现究竟的心性解脱。何况舍弃祖师“直指”的宗旨,却拿一个毫无意义的“无”字话头,用以替代达摩所藉的“教”与后世祖师所明的“心”,这岂不是背离祖师禅教,落入了...名之唤作‘自性天真佛’,又唤作‘自已主人公’”。在此基础上,惟则建立起了他的心性关系理论,那就是“性为心之源,心为法之源……无一法不自心源变现”的理念。在确立心性关系之后,惟则也便把参禅的要诀给提出来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5274087.html
  • 圆觉经管窥(八)─普眼菩萨章之一

    妄想之心,依惑造种种业,依业受轮回果报,故谓之根本。《楞严经》云:『一切众生,从无始来,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,用诸妄想,此想不真,故有轮转。』即指轮回根本也。」  [21]有作思惟从心起……辗转妄想无...

    何金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5274088.html